理想汽车创始人 李想-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发声
1.李想的正反面|汽车产经
2.李想再度当众爆粗口:“为什么不能是增程电动”?
3.如何理解李想说理想汽车用3年时间与百亿投入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
4.李想发内部信称:理想汽车将在2030年成为全球最大车企,你认为靠谱吗
5.李想:奥迪宝马奔驰是无脑竞争,蔚来销量没
6.李想吐槽特斯拉 ,拉仇恨还是蹭热度?
李想的正反面|汽车产经
撰文 | 刘艺伟
编辑|杨光
出品|汽车产经
性格是把双刃剑。
不久前罗永浩在回忆过去几次创业历程时调侃道,"嘴贱"对企业家真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好在自己以后也不打算主动发声了。
巧的是,老罗身边也有一个直性子的朋友: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
去年2月,这位80后掌门人在公司内部立下flag:2025年要占据2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智能电动车企业。
而在这条路上,李想性格中诸如专注、高效、自信等优点,帮助他成功打造出了爆款产品,而高冷与耿直的个性也没少让自己的企业成为舆论的焦点。
就在6月21号这天,理想第二款也是旗舰车型L9将正式发布。
不知道老罗是否也会在上市前给李想一些中肯的建议,毕竟两个人在这方面吃的亏,真的不少。
NO.1[? 冷血与温情 ]
今年2月,王凯(前首席技术官)的离开,被业界视为理想人事地震的导火索。
从Mobileye到地平线再到全面自研,李想在自动驾驶技术上不断迭代着自己的想法,而关于产品研发与技术研发是否要完全分离上,理想内部也有不同意见。
由此带来的,是内部员工的不断被优化调整,尤其随后曝出的裁员事件又将理想推向了道德层面。
用一位已离职员工的话讲,第一次感受到了公司的冷血。
而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来自理想员工的吐槽:
“这次裁员开始不择手段了,7月份股票就成熟了,却被裁了,到头来股票一分拿不到。”
“智能驾驶是重灾区,这次裁员不是几个人,而是多部门的几十号人。”
“公司太卷了,已经在大规模裁员,还要搞262强制绩效,吐了。”
在理想汽车入职两年有余的一线员工也佐证了以上说法。
他告诉汽车产经,这次裁员主要涉及企业系统和自研摄像头相关部门,前者公司可能会选择外包出去,而后者重点裁掉的是研发相机模组的人员。
“这两个部门的员工,现在已经基本上都走了。”
据说人员优化是被写入李想Q2季度OKR之中的,预计带来的裁员幅度在15%左右。理想汽车虽然否认了这个说法,但随后的毁约校招应届生、内部裁员却是真实存在的。
说,留下来的员工并不意味着已经进入安全区,
“公司正在采取更严苛的考核制度,从之前的“28”(20%优秀,80%普通)变成了“262”。
这意味着新制度下,团队中将有20%的人会被评为差等,这也被解读为理想是在为下一波裁员提前做准备。
受到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今年车企除了要应对原材料涨价、供应链短缺等现实问题,还要承受来自终端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日子确实挺难过。
理想选择降本增效来缓解压力本无可厚非,只是令“打工人”无法接受的是,其手段多少缺了点人情味儿。
除了对自己人冷酷到底,造车后的李想对汽车圈也常常报以重拳。
但熟悉李想的人都知道,这个骨子里自带傲气的80后在对待自己产品时,透露出的更多是温情与细腻。
比如在2015年理想ONE车型开始规划之初,他便首先明确了“家庭”的产品定位,甚至吐槽其他品牌的某些设计,“是对老人和孩子的一种惩罚。“
“对于全车语音、四联屏以及取消双扶手的坚持,也都是因为老板想要去照顾到所有家庭成员。“一位工程师回忆道。
李想说他也买过七座车,后备箱小到连婴儿车都放不下,孩子上下车也要搬开座椅爬上爬下,“跟小”。
也因此,理想ONE在制定主推方案时最终选了六座版,而不是当时更受市场追捧的七座。
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工作之余的李想喜欢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甚至还会偶尔在综艺节目中为职场新人献计。
在奇葩说里,他鼓励大家要和时间做朋友,还分享了自己创业成功的秘诀——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训练超过一万小时。
好一片充满温情的场景。
所以,哪个才是最真实的李想?
NO.2[ 兑现与食言 ]
“要么成为爆品,要么成为先烈。”
理想汽车成立伊始,李想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而想要打造爆款产品的底层逻辑是,圈定明确用户,并为这群用户打造专属品。
所以李想将产品定位于家庭用车,确定走增程式路线,实际为市场提供了一个介于燃油车与纯电动车的第三种选择。
从销量成绩上看,理想ONE显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2021年,理想ONE交付超9万辆,一举拿下中大型SUV年度销量冠军,而今年以来,火热的势头还在继续,5月理想ONE共计交付11496辆,同比增长165.9%。
其实在确定要做理想ONE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
马东辉(理想汽车总工程师)回忆说,最初做理想ONE有增程版和EV版。“可是做总布置的时候发现,如果基于同一个平台同时去做EV和增程的话,一定会顾此失彼,两个都没办法做到最好。”
最终李想拍板做增程,理由是必须把一款车做到极致。
或许是源于对未来的焦虑,不久前李想透露的最新产品策略似乎不再把爆款单品作为重点,而是
将重心放在了布局更多产品以抢占各大细分市场上。
“理想未来将在每10万元价格区间放一款重量级产品,同时有纯电和增程,与 iPhone 非常类似,针对不同的价位,借助一套有效的技术平台,推出不同的Pro、Pro Max、MINI等一系列不同产品,在不同的价位,精准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如果说企业战略随着市场变化进行动态调整还能让人理解,那么此前理想“食言”推出改款车型的操作,则让其遭遇到了自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信任危机。
去年5月,李想在社交平台发文:如何打造一辆让家庭更幸福的智能电动车?2021款理想ONE来了。
不过新车上市后理想并没有因产品本身而受到更多关注,反因疑似“故意欺瞒”消费者,登顶热搜。
因为一些理想汽车的销售明确向车主承诺,当年不会推出新车。
更为关键的是,这次改款车型对各项配置做了全面提升,而老款车很多功能已无法通过OTA升级实现,比如辅助驾驶等。
随后理想汽车官方回复:“公司有严格的产品更新流程,新的产品信息在没有最终确定前不会告知一线团队,因此在对既有车型的销售上没有任何事实的虚构或恶意隐瞒。”
但不少老车主仍气不过,跑到李想微博下刷屏:食言而肥!
李想也始终没对此事做出过任何解释。
NO.3[ 写在最后 ]
理想汽车是李想的第三次创业,也大概率是最后一次。
他在媒体面前说,自己想体验管理1000亿美元公司的感觉。
扩大团队便成了当务之急,传言去年最疯狂的时候,理想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招进了1900人。而2021年全年理想员工总数多了近2倍,一年新增7720人。
更多的新车也被提上日程。
6月21号,理想的第二款也是旗舰车型L9正式发布。
有意思的是,理想汽车官方微博为了预热举办了一场转发抽送Switch的活动,而一向以抠门形象示人的李想本人则转发评论道,”抠门,只给一台,没诚意。“
所以再次回到前文中的灵魂发问,到底哪个才是最真实的李想?
或许罗永浩的话更具有代表性:个人影响力对创业的作用只在于早期品牌热启动,
最终能否做成优秀企业,还是要靠企业家的综合能力。
本文参考:
《千亿美元背后的焦虑:李想不愿让王兴张一鸣失望》
《理想汽车6周年》
李想再度当众爆粗口:“为什么不能是增程电动”?
前些日子理想汽车在成都举办用户日活动,全国各地车主共赴成都。也许是创业路过于艰辛,也许是第一个用户日感慨万千,李想在活动现场情绪颇为“激动”。
首先李想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所有开着理想ONE来到成都的车主们,如果把你的车换成一辆纯电动,你干不干?”第二个问题是:“我知道在座有非常多车主家里同时有燃油车也拥有理想ONE,现在你们家里的燃油车还开不开?”
在得到接连否认回答后,李想似乎得到大家的肯定,多年来的情绪积压似乎也到达了顶点:“我先说难听的话,****一帮搞臭技术的,天天冲我们**,什么增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请问他们***搞出来屁技术了?让一群毫无用户思维,完全不关心用户的这帮人,天天的研究技术路线,***什么技术路线啊?胡说八道!”
能理解,创始人压力大。理想汽车这边号称3年内不会再推出新车,结果刚上市半年就被质疑技术落后;那边大肆宣传自己没有里程焦虑,结果不论是特斯拉还是蔚来都大程度改善充电问题,里程不再焦虑;一直也没蹭上政策福利,换谁谁不苦恼?
但其实从成立到现在,理想汽车发展也算顺风顺水。2018年10月车和家发布智能电动车品牌“理想智造”;次年4月正式开启预定;今年5月,创下了中外造车新势力全新车型最快交付10000辆纪录;前些日子又在美股敲钟上市。绝对算是新势力中波折较少的。
要说最饱受争议的,莫过于其宣称“增程式电动车”。其实最初大家对这个概念都不太熟悉,对应也就不太能接受。简单来说,就是有电充电、有油加油。
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买增程式还不如买混动”;“买电动车就买特斯拉”;“增程式电动车只是过渡产品”;“不愿意花钱试水”,等一系列言论层出不穷。
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在北京理想one是不能上新能源牌照的。北京新能源小客车指标是针对于纯电驱动小客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并不在范畴内,故在北京地区购买理想ONE是需要有传统的燃油汽车指标。
理想汽车当然也意识到了,前些日子李想在北京举办活动上宣称:“既然都有发动机和电机,上牌政策和混插完全相同,增程式电动车已经没有必要单独存在了,叫插混更合适。”很明确,李想是要弱化自己的增程,向插混靠拢,整个品牌宣传也是这个趋势。
可是在用户日上,李想对于插混只字不提,反而选择了一种较于“直白”的方式为增程“正名”。前半年整个团队为插混做出的努力一夜间回到原点,老板是在台上抒发了自己的情绪,可公关团队又要重新做功课了。
增程也好,插混也罢。爆粗口当然也不等于真性情,愤怒委屈并不能带来什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如何理解李想说理想汽车用3年时间与百亿投入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
李想是理想汽车的创始人之一,他表示,“我们用了3年时间与百亿级别的技术研发投入,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
这意味着理想汽车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以实现自主研发的技术。这种自主研发可以帮助理想汽车更好地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李想发内部信称:理想汽车将在2030年成为全球最大车企,你认为靠谱吗
事实上,李想的推测并非空穴来风。在此前印发的《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明确指出: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而结合此前业内对新能源车型销量的预测,“160万台”的销量数据也就合情合理了。
不过当我们回头看理想汽车的销量的时候,可能不少人会唏嘘。
在国内造车三势力当中,理想汽车绝非最早交付的那一款。2019年12月,理想ONE正式交付,2020年是其第一个完整交付的年份,同时,理想汽车也发布了首份财报。
数据显示,2020年,理想ONE全年交付32624辆,排在国车造车新势力单一车型的首位。在最后一个季度,理想汽车的销量达到14464辆,环比增长67%,创下季度交付量新高。
但这样的成绩,在传统车企面前似乎不值一提。另一方面,想让新车销量在5年内,从4w提升到160w,这样的想法也着实有些太天真。
多重打法,理想汽车造车回血
理想把目标定在160w台,想要靠单一车型来完成,显然是不可能的。
内部信中,李想还表示,在未来,品牌将提供更丰富的智能电动车,包含第二代增程电动X平台的多款产品,高压纯电Whale平台的多款产品,高压纯电Shark平台的多款产品,产品覆盖15-50万售价区间。
很显然,要想实现这样一个伟大的理想,单靠说一下显然是不起作用的。而摆在首位的,必然就是资金。
在此之后,与理想汽车内部信一同出现的还有理想汽车的财报。
2月25日,理想汽车发布了其上市以来的首份业绩报告,财报中的内容大致如下:交付超4万台、全年营收94.57亿、毛利率提升至16.4%、净利润仅亏损1.517亿……
不过这样一份“从负转正”的财报,并未让理想汽车在股市上实现正增长,相反,理想汽车还随着特斯拉等品牌的市值,出现了下跌的状况。
于一家企业而言,市值反映的正是品牌手市场的青睐程度。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理想汽车净亏损为15.32亿元,2019年的净亏损数值为24.39亿元,2020年亏损收窄至1.517亿元,而到了去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已经实现了单季度盈利。
但在经营利润上,理想汽车在四季度却亏损了7890万元。同样,理想汽车2020年全年的经营亏损也远高于净亏损,为6.693亿元。
李想:奥迪宝马奔驰是无脑竞争,蔚来销量没
近日,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与雪球创始人、董事长方三文参加线上直播。从智能汽车到自动驾驶再到动力电池,从理想到特斯拉再到蔚来,在2个小时的直播中,李想聊了很多汽车行业的热点话题。?
“穷孩子有穷孩子的做法”
“理想汽车年销量达到多少时,净利率可以为正?”
面对方三文的提问,李想没有正面回答。他模棱两可地表示:“我们很快就能达到。”而在李想看来,理想净利润能够由负转正的原因有二,一是健康的财务状况,二是积极的销售成绩。?
李想清楚地记得2014年是新造车运动的高点,那时造车新势力们融资更加容易,也不用考虑盈利。“2015年乐视汽车大家排着队投资,这件事变成了军备竞赛,起初的商业设计就是高举高打”。用李想的话说就是,单靠梦想、产品特长或者技术特长就能获得成功。
然而李想却没能赶上那个粗放的年代。2015年7月,理想汽车才正式成立。而在成立之初,理想就赶上了股灾,融资环境已大不如从前。在李想看来,理想汽车的融资进程一直不太顺利。
生于忧患、于安乐,生于资本寒冬的理想汽车却养成了勤俭持家的好习惯。李想介绍,理想汽车从业务架构设计、运营能力、组织能力、绩效体系、用户定位、产品节奏把控,以及要花的任何一笔钱,都要精确预算,一切都在企业完整的系统中运营,总而言之一句话“不能乱花钱”。
李想在直播中透露,理想汽车在北京总部的办公楼,每平米租金只有1块多钱。“在北京,你再找不到更便宜的地方了。不是我们缺这些钱,而是创业企业必须这样管理。”
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该花的也从不吝啬。2019年2月,理想汽车斥资6.5亿元从力帆手中购得资质,成为首批拥有造车资质的新势力企业。李想介绍,目前理想汽车有50%的钱用于研发,剩余30%用于工厂,只有不到20%的钱用于营销和人员。
李想强调,理想汽车可以保证汽车卖出去之后,能获得健康、正向的现金流,如果未来理想汽车IPO,公众就可以看到这些经营数据。据此,李想认为“大概只需花10亿美金,就可以让公司盈利”,他还透露“C轮融到的5亿美元,理想汽车现在还没有动”。
此外,李想还对外界对蔚来的质疑做出了回应。李想强调,蔚来在销量和收入方面绝不会。“瑞幸出问题以后,所有人去质疑蔚来,没有必要质疑蔚来的销量。不会有任何车企在销量上,在中国更是没有办法,蔚来的销量就是标准的法律注册量。”
理想最新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理想ONE从2月起连续两个月力压宝马5系PHEV和大众帕萨特PHEV,成为中国市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第一名。然而对于理想汽车2020年的整体交付情况,李想却表示不做预测,原因是疫情的不确定性。
“汽车行业有很多可突破的地方”
“过去汽车行业壁垒太高了,但所谓的壁垒是拿钱而不是实力堆出来的,所以我说这个行业可突破的地方又很多”,在李想看来,目前汽车行业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汽车厂商战略不清晰,二是汽车研发门槛是个假门槛。
李想认为,目前大部分汽车厂商在战略方面是不合格的,连最基本的战略集中也没有做到。他拿手机行业的发展和迭代类比,“苹果干掉传统手机,不是简单地靠技术和软件实现,而是苹果在战略上与竞争对手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诺基亚的产品多到看不完,但苹果只有几款产品。如果苹果当年像诺基亚那样一年推出几百款手机,苹果也不是现在这个利润。”?
回到汽车行业,李想表示目前宝马的3系、5系、7系、X3、X5、X7六款车型为其贡献了80%的收入和90%以上的利润。据此,他认为像奔驰宝马奥迪大众这样的企业利润翻一倍并不难,只需要把车型砍掉三分之二,销量不会有任何下降,而利润则可以翻一倍。?
“过去一百年,厂商之间的竞争是无脑的竞争,你学我、我学你,出现了很多全新的车型。但每研发一个车型都要花费巨大的投入,如果把现有的车型砍掉三分之二,利润就能翻一倍。”
也正因如此,奔驰宝马奥迪之间竞争多年,但地位没有发生太大改变,最终的结果是“大家谁也没有把谁干掉。”在李想看来,靠规模产生的成本降低,很快就有遇到瓶颈,只有把少数的产品做到极致,用户对品牌的溢价才能产生利润。
另一方面,李想认为汽车研发的门槛高是个假门槛。“汽车研发不需要花那么多钱,只不过因为过去没有外部竞争,于是这个门槛越积越高。大家好像都在说,好像传统厂商做电动车,就能把造车新势力干掉。”
然而到目前为止,传统厂商所谓的竞争与超越也并没有对造车新势力形成任何有效打击。“四五年过去了,请问中国的传统厂商,哪一家干掉蔚来的es6了?包含我们也是一样的,二月份三月份几乎大部分城市,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这个品类里我们都是第一名。”
对于新造车企业而言,汽车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他们突破的地方。李想认为,传统车企的管理一定是有问题的,只是过去没有外来者竞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李想吐槽特斯拉 ,拉仇恨还是蹭热度?
虽然理想汽车刚刚IPO成功,市值突破1000亿,但却一直深受销量不如竞品的困扰,这不,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最近就发了好多牢骚,核心内容就是特斯拉和蔚来汽车卖得好并不是因为车好。
扉旅汽车在相关报道中看到了李想在微信群里发的牢骚。
“一辆续航445公里的车干翻了一切”,李想的这句话呈现出了目前特斯拉的良好表现,也透露出了对这种品质的车却可以卖的这么好的不满。
李想在聊天中称咱们大部分人都没有搞明白特斯拉到底怎么赢的,比续航、比智能、比性价,这三个都赢了也没法改变任何结果,几乎所有企业都不知道特斯拉赢在哪里,因为赢的原因太初级了,没那么光鲜,反而被忽视了。
扉旅汽车觉得李想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还是缘于特斯拉看似不讲理的销量。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在全球总共销售电动车17.9万辆,超过了汽车巨头雷诺-日产、大众和比亚迪电动车销量的总和。
而在国内市场,今年6月份,特斯拉在北京、上海、深圳都成为了销量冠军,尤其在上海更是卖掉了3171辆。
反观理想汽车,6月份的整个销量才为1891辆,跟特斯拉连比的机会都没有。这也难怪李想会对特斯拉拉仇恨。
当然,虽然李想嘴上说特斯拉这不行,那不行,但其实他心里应该很清楚对方的优势在哪。
李想在社交媒体上说到,感觉大部分同行都会严重低估了特斯拉自建超级充电站,蔚来自建换电站和充电体系对于销量的促进。否则445公里的Model3,420公里的ES6,价格贵、续航短,如何成为了销售冠军?随着C端电动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握新能源号牌的购买者是不具备家用充电桩的安装条件的。随着电动车的保有量增加,公共快充的体验是会持续下降的。能够稳定的解决最最基础的“一日三餐“的竞争其实就已经分出胜负了,产品好和服务好就是附加分了。
其实,从李想的表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其对行业的观察和判断是很清晰的,但为什么会有车不怎么样却又比自家车卖的好的牢骚呢。
在扉旅汽车看来,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李想这样表达的目的是给理想汽车增加些热度,变相的告诉大家,特斯拉根本就没有那么好,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理想汽车好,大家都买特斯拉是一个错误选择,买理想才是正确选择。
而第二种则是,李想真的没有想明白,一款车卖得好不好,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也就是说,或者你的车续航能力强,性价比高,科技还好,但综合下来看,还是特斯拉更好些,而这综合中的其他因素则包括了品牌、服务、甚至一些小细节,比如外观等等。
事实上,现在网上吐槽特斯拉的不少,从频繁的降价,到做工差、噪音大,但实际上说特斯拉好的更多,对于特斯拉的评价,从很多消费者嘴里说出来的并是不续航之类的,而是看起来漂亮、高级,开特斯拉更有面子,这些就是消费者实实在在的心声,而这些心声又实实在在的体现在了销量上。
而扉旅汽车认为特斯拉的成功更大的原因就是品牌影响力的打造,就像天天被吐槽的奔驰一样,凭借品牌的力量,即使在一片骂声中,依旧销量坚挺。
所以说呀,作为从业者发发牢骚可以,但要认清楚状况,别再“眼睁看着别人从自己身上碾压过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