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海马汽车工厂联系-郑州海马汽车厂前途如何
1.外媒眼中的中国汽车品牌分级
2.2019年雷诺销量只有18万 今年欲关闭中国工厂
3.想、蔚来、小鹏、威马、恒驰和比亚迪谁能笑到最后?
4.海南马自达、海马、马自达、一汽马自达、长安福特之间的关系
5.有百分百就业率的专业吗?
外媒眼中的中国汽车品牌分级
自主品牌的阵营划分向来存在诸多争议,但仅限于个别品牌,总体来看梯队分级是比较明确的。不过从国外媒体日前发布的一份的中国汽车品牌分级报告来看,国外的媒体同行对于某些自主品牌似乎存在很深的误解。
自主品牌被划分为高技术、中高端、中上游、中游、低成本、老旧技术这6个档次。就分级本身而言,没有什么问题。然后具体来看,被列为高技术/高端阵营的品牌有:岚图、红旗、理想、蔚来、小鹏、拜腾、法拉第未来以及高合。这个划分很迷,制表人分级似乎只参考了发售价格和各品牌的PPT。
很简单一个例子,法拉第未来量产车都没搞出来,就给划到高技术梯队去了?岚图、拜腾、高合情况也差不多,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说实话“电动车=高技术”这样的逻辑实在太过感人了,这分级不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红旗是高技术/高端阵营中唯一一个燃油车起家的传统品牌,当然红旗绝对有资格成为独一档的存在,传统的燃油车自主品牌敢30万起售的也就红旗了,实至名归。
再来看中高端阵营品牌,第一个就给图说汽车看傻了——你没看错,就是宝沃!同一阵营还有比亚迪、腾势、EXEED、捷途、领克、天际、赛力斯、WEY
“德国老牌豪华品牌”宝沃就不说了,懂得都懂,它被抬到了不属于它的高度,应该给划到低成本阵营去。比亚迪、EXEED、领克、WEY没啥争议,其他品牌都是些啥?主打10万级家用SUV的捷途怎么就中高端了?奇点汽车这种PPT车企何德何能?天际汽车边缘化程度也是有目共睹某品牌赋能赛力斯产品力真的符合中高端吗?
说到EXEED、领克、WEY,长安汽车没有把UNI系列独立成为一个中高端品牌还是稍微有些吃亏的,比如品牌梯队划分这种情况,吉利、长城、奇瑞都有自己的高端品牌,长安没有就很吃亏。现在看来长安似乎不打算在燃油车领域搞独立的高端品牌了,年内长安即将发布独立的高端纯电品牌,定位大概和吉利的极氪差不多,只能说智能化、电动化是大势所趋。
本以为中上游阵营是最不容易出错的,但是外国同行还是再一次让我们失望了。广汽埃安和几何都是纯电品牌,企业宣传定位是高端纯电,那就应该归类到高技术/高端阵营去,奔腾和名爵私以为应该下放到中游阵营去,至于汉龙汽车,它出现在这个榜单中就相当让人困惑了。中游阵营也很让人迷惑,按说长安和奇瑞这两个老牌车企应该和吉利、哈弗并列出现在中上游,然而这两个企业却与众泰、理念、纳智捷并列同一阵营迷惑。
低成本阵营没啥问题,典型代表有海马、五菱、东风、东南、陆风,不过前途汽车对此应该非常不满,我一个造70万纯电超跑的厂子,怎么就给你们列为低成本品牌了?最搞笑的是比德文和雷丁这两个制霸老年代步车市场的品牌,居然混到和捷达、五菱、福田同一阵营去了,它们也被抬到了不属于它们的高度。
最后一个老旧技术阵营也没啥问题,海马、东南、华晨中华、汉腾、斯威、北汽幻速、华泰、昌河、比速等等品牌说实话存在感已经低了,前面提到的纳智捷、众泰、理念、汉龙、陆风也应该划到这个阵营来。上面提到这些品牌,好几个好久都没有发新车了,在新能源领域也没有什么动作,被市场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这么一圈儿看下来,可以明显感觉到国外媒体同行对于中国汽车市场和自主品牌存在很深的误解,PPT做得好的新品牌很容易被抬到天上去,而看起来朴实无华但有口皆碑的品牌却给埋到了地下,建议下次再给自主品牌分级前结合市场销量看看究竟是谁在裸泳。
2019年雷诺销量只有18万 今年欲关闭中国工厂
这场疫情让人心惊胆战,突然之间的席卷全国,甚至全球,让人闻风丧胆,但其实这并不可怕,因为有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和坚忍不拔,相信这场疫情很快就会出现拐点,人们可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可若是同样的事情放在汽车行业,好像就没有那么乐观了。从2018年汽车市场的急刹车,到2019年的猛下滑,可谓一片狼藉,哀嚎遍野,其中很多主机厂正在濒临破产,面临倒闭,从法系品牌的DS、东风标致几近崩盘开始,美系产品中的福特也出现了销量滞留,而原本是沃尔沃和路虎这样的高端品牌,如今也不得不以降价来换取销量,国内自主品牌更是觉得已经没有降价空间而觉得前途无望……
因为销量下滑而被迫无奈易主或者撤场的还有很多,即便是英菲尼迪这样的豪华品牌,也不得不从落户7年的香港纵湖迁回日本,而接下来,还有。近日有消息称,雷诺将探讨关闭中国工厂以控制成本,而这一举动和2019年雷诺的销量以及财务报表密切相关。
雷诺拟关闭中国工厂
根据雷诺临时首席执行官克洛蒂尔德?德尔博斯表示,雷诺将推进一项计划,在三年内削减至少20亿欧元的结构性成本。并对在中国合资公司的资产进行评估,探讨关闭工厂以控制成本,这代表着如果以后再买雷诺车可能就是纯进口,或者,也再也买不到了,又或许,你根本不想买这个品牌的车子。
2019年,虽然全球的汽车销量都在下滑,但是雷诺显然下滑的有点严重,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中国年销量仅为18万辆,同比下滑17.1%,全球还算可以,同比下滑3.4%。这样的一个下浮程度也在财务报表上有了清晰的体现,雷诺2019年净亏损1.41亿欧元(约合1.53亿美元),为10年来首次年度亏损。而且雷诺将2020年的营业利润率目标从2019年的4.8%下调至3%至4%,并将2019年的股息削减了近70%。
管中窥豹雷诺只是缩影
当然,雷诺造成今天的境地并非只有销量不好一个原因,比如和日产的关系,以及前董事长的丑闻等等,可这也并不是雷诺一个品牌的问题,在车市动荡的时候,多少家都在寻求生存的机会,又有多少家已经没有了这样的可能。
可以看到2019年汽车企业动荡榜上,雷诺都没有排进前10名,名列榜首的猎豹汽车,一度传出工厂停产,并且破产的消息从未停止,而即便是实现量产的蔚来汽车,也因为股价的低迷和裁员风波让人感觉看不到未来,众泰汽车,英菲尼迪,海马汽车等等都因为资金的问题被迫放弃原来的投产计划,海马汽车更是靠着自身的房地产效应才勉强活到了今天。钱,永远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近蔚来的成功入股成为了缓解的关键,但是其他的企业要如何度过更艰难的2020年呢?
鬼扯:其实从豪华车销量榜中可以看到,不是消费者不买车了,只是他们更精明更希望买到具有性价比的车,原本在汽车红海中猪都可以赚钱的方式如今显然转不来,如何取舍,欢迎你来说说建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想、蔚来、小鹏、威马、恒驰和比亚迪谁能笑到最后?
先说比亚迪:
比亚迪放在这里是不合适的,首先比亚迪不是造车新势力,它已经能算老牌车企了,而且是能够掀翻传统燃油车的生力军。旗下不仅仅有纯电汽车,更有燃油车和插电式混动。产品线较为齐全,而且连续多年新能源销量领先。
把比亚迪和这些造车新势力放在一起,可能是题主对比亚迪并不了解。这是一家传统车企,它造出了中国第一台1.5T发动机,造出了中国第一台双离合变速箱,掌握着ECU的核心技术,是中国唯一一家可以制造车规级电控芯片IGBT的企业。比亚迪的研发投入是国内最高的,掌握专利算是最多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独步天下,是全球唯一一家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车企。比亚迪的插电混动,DM3.0,甚至是明年将要上市的DMi4.0,领先其他车企至少两代以上!
哪怕没有新能源,比亚迪凭借燃油车依旧能够在国内占据一席之地。1.5L的骁云发动机日效率高达43%,是全球热效率最高的量产发动机,和马自达的创驰蓝天能打个平手。用在燃油车上1.5T的发动机日效率38%,依旧是国内一线水平。
现在汽车按照动力系统来分,可以分为三种:燃油车、插混车和纯电车。像是48V轻混,日系双擎弱混,电的参与程度不高,所以归为燃油车范畴。毕竟国家也是把双擎归为节油车而已,不算新能源。而新能源领域,主要就是插混和纯电,其中有增程式,虽然算是增程式电动车,但是也有内燃机,可以归为插混。日后可能会有氢动力新能源,但是我并不看好前景。我赞同王传福的观点:老百姓不会为环保买单,只会为省钱买单。氢动力除非能做到纯电一样的用车成本,还需要像加油站那样方便,还要解决安全性问题,这才有可能在新能源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现在虽然新能源发展迅速,但目前仍旧是燃油车的天下。纯电汽车因为续航和充电慢的问题,短时间肯定无法得到有效普及,哪怕现在续航已经达到了700多公里,可是因为充电慢,续航焦虑依旧无法解决。除非电池技术得到质的突破。
目前来看,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是可以完全取代燃油车的,这一点和纯电不同。大部分家庭用车都是以市区短途为主,插混车纯电80Km左右的续航基本上已经可以满足日常应用了。如果续航里程超出,用燃油当成混动车开,一样没问题。增程式其实也是如此,只是和插电式混动比,内燃机无法参与驱动车辆,多了一次能量转换,不管是动力和油耗,都略逊一筹。所以竞争力也很有限。
在纯电车全面取代燃油车之前,插混车是最好的过渡,这个过渡会持续多久不知道,但是在过渡期间,插混车是最好的选择。而在插混领域里,没有人是比亚迪的对手。如果说笑到最后的话,别和这几个新势力比,和丰田大众比较,比亚迪都不虚。
再说恒大恒驰
说新势力,可是这也太新了。我们点评年轻人朝气蓬勃,谁日后更有发展,一个小BABY混了进来——说婴儿都不对,车没有正式上市,只能算个胎儿。我不敢说恒大造的车未来没有发展前景,可是三岁看老,这还没出生呢。
就这几天的事,恒驰1亮相了,在他们自己的产业园里转了两圈,发了几张官图。结果网友一看,轮胎装反了……这里小科普一下啊,恒驰1采用的是马牌265/40
R22的SUV轮胎,轮胎是有花纹的,不同花纹和地面的摩擦力肯定不同,而且还涉及到一个排水性的问题。所以轮胎给你标注了正反面,内侧叫Inside,外侧是Outside,这是一个修理厂的学徒工都不允许犯的错误。然而恒大,投了450亿要造车,却犯了这么个低级的错误!从上至下,官方图曝出来了谁都没发现!
不知道这算不算出师不利,但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太好。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车企不怕犯错误,可是不能犯这么业余,这么低级的错误!就冲这一点,我不看好它。
我还拿比亚迪说事,比亚迪为什么要请奥迪的设计师来设计外形?为什么要挖来奔驰的底盘专家来调校底盘?哪怕是品控,都斥重金挖来一个专业的品控团队。这些积累不是光投资砸钱就能做到的。而且450亿放在车企里投入算多吗?
威马、小鹏、蔚来,甚至包括埃安、特斯拉。
把他们放在一起,因为他们都只做纯电汽车。我们不能说错,既然要弯道超车,你再在发动机领域和人家较劲显然是不明智的,你不可能再去研发一个自主产权的发动机,买别人的发动机攒车有限的很low,所以上来就纯电汽车,这样的决策不能说错。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纯电汽车的门槛真是太低了。
我本人是比亚迪一代唐车主,作为消费者来说接触新能源算是比较早的了,也有很多人问我关于新能源车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只要预算够,买插混没错,因为现在插混哪怕不充电也比同价位的燃油车强,在各方面都可以完美取代燃油车——我不是比亚迪的托,但插混领域还真没有谁干得过比亚迪。但是……纯电车,只要超过20万,全都不推荐。包括比亚迪唐、汉。
为什么?因为目前的纯电技术尚不成熟,你花20万,只能买到一个不成熟的产品。比如说汉EV,比如说特斯拉,20多万,续航600Km,或许两年后电池技术突破了,续航1000Km的纯电车只要十万。而且毕竟存在续航焦虑问题。平时充电桩倒是好找,可是扎堆了怎么办?前面五辆车等着排队,你续航还有30公里了,你等不等?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低价纯电车可以,只为了市区代步,长途我干脆不开。或者家里有两台以上的车。
我的观点可能有些偏颇——20万以上的纯电车都是割韭菜。
所以,威马、蔚来、小鹏,甚至是特斯拉,都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因素,关键看电池技术谁先能做出突破,谁先能解决续航焦虑问题,第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车企通吃,其余不说一无所有,也只能拾人牙慧,苟延残喘!
当然,这里面特斯拉财大气粗,已经从玩资本到玩技术达成了完美的蜕变,人家在自动驾驶领域,电控领域的技术都是这些造车新势力望尘莫及的。但是,现在的纯电车依然是不成熟的,在逐步成熟的过程中有太多不确定性。
这几家造车新势力,我都没向粉丝推荐过。如果想要买纯电车的话,我甚至推荐长城的欧拉好猫(女性适合),或者奇瑞的大蚂蚁,终身保。毕竟是长城,毕竟是奇瑞,说终身保我相信能保终身。而这些新势力,现在就只有一两款车型,而且销量也不稳定,基本上年年赔钱,要不是金主爸爸在后面撑着,或许已经轰然倒塌了。
不过话说回来,小鹏在自动驾驶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和广汽埃安都能算是国产中的领先水平。蔚来这几年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换电模式我个人并不看好,不过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还是有独到之处的。我不太喜欢蔚来的那种运营,与其说卖车,倒不如是卖服务。或许是我观念跟不上了,但我还是觉得产品力依旧是第一位的,靠服务来弥补的产品力依旧难以长久。
至于威马汽车,呵呵,我不太了解。
理想One所代表的增程式
增程式有内燃机,不过因为内燃机不参与车辆驱动,所以只能叫增程式电动车,而不是混动。这样的优势是节省了变速箱等一系列发动机所需要的传动部件,可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多了一次能量转化,动力不足——和内燃机可以参与驱动车辆的插混相比。
我们拿唐DM和理想One来比,不谈车身大小和空间,只说动力模块。唐DM让发动机和电动机一起工作,可以爆发百公里4.3S的加速。理想One和燃油车比当然也不慢了,不过6.5S,其实都是电动机在工作。唐在高速运行时,发动机是主力,可以驱动车辆的同时给电池充电,尤其是在高速上,内燃机的优势明显。而理想和所有电动车一样,电动车只能通过提高电机转速来加速,高速时电量消耗明显,这时候还需要内燃机工作发电,这才导致理想的油耗偏高。你说理想那么大车身,百公里9—10个油已经不错了,这要分怎么比,如果不是增程式这种动力模式的话,油耗完全可以更低。
另外,能够买自东安动力的三缸1.2T的内燃机也的确过于孱弱了一些。这也侧面体现了新势力的底蕴不足。
我否定的并不是理想One,也不是理想,而是增程式,比亚迪的DM3.0系统就已经把增程式作为一种工作模式了,DMi车型能在亏电状态下达到3.8L油耗也是因为增程式的关系。所以我的观点不变,增程式没有前途,在纯电车全面普及,替代燃油车之前,插混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最后说一下个人预测吧。比亚迪拿出来,人家一定是会笑到最后的,这场新能源的革命可以说是比亚迪凭借542一手掀起来的。(当然也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推动)它和这些新势力造车没有可比性。
恒驰现在还没出生,所以没办法下结论,可是会不会胎腹中呢?会不会呢?总之轮胎的事情不是个好兆头。如果我是恒大的高层,一定会说是受到了竞争对手的恶意针对,买通了工作人员云云。真的是太丢脸了,无解。
四个造车新势力里,我猜——强调是我猜哈,可能是威马,刚刚曝出自燃门,本来就没有什么底蕴,还自燃了,所以我真的不看好。威马可能是第一个出局的。
第二个是小鹏,虽然我说小鹏在自动驾驶领域有一定的建树,软件方面不错,但是硬件层面……我感觉小鹏就不像是造车的,更像是玩资本的。
第三个是理想,毕竟目前只有一款车,而且是比较过时的增程式。理想One的驾乘感受还算不错,但是问题也不断。前景我一样不看好。
海南马自达、海马、马自达、一汽马自达、长安福特之间的关系
马自达是福特旗下的日本汽车生产商。
最初在我国的合资厂是海南马自达,当时生产的是老款马自达323,具有当时日本车的很多特征,尾灯长条块的,前灯细长造型方方正正。有些地方用做出租车。因为海南马自达自己没有轿车生产目录,上不了国家发改委的公告榜,他们生产的马自达轿车、马自达旅行车(造型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标致旅行车的风格,方正巨大)只能用客车的目录进行销售(轿车的生产目录代码是7,如红旗7118A什么的,第一个数
字7就代表是轿车。而客车的代码是6,如此一来,海南马自达的轿车和旅行车就不能理直气壮的销售了,只能以“偏房”的身份求生存)。为了有个生产轿车的目录号,海南马自达主动向一汽集团投怀送抱,成为一汽旗下的一员。结果海南马自达如愿以偿,拿到了国家发改委的轿车生产目录号,可以名正言顺的生产轿车了。海南马自达的第一步就是引进新款的马自达323,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福美来。由于一汽并不看好海南马自达,加上后者是因为政策上的原因才和一汽结盟,所以一汽没有为海南马自达生产福美来投入过多的精力,当然也不可能投入很多的资金。海南马自达不得不用滚动生产集资的方式运作福美来的生产销售和提高产能。福美来的市场表现让海南马自达又惊又喜,销量节节攀升,影响力也扩散开来,被称为“新三样”之一。海南马自达随后又引进了普力马,希望借福美来的影响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海南马自达和一汽结盟的最大后果就是马自达看中了一汽的市场影响力和销售网络,想抛弃海南马自达,转而与一汽合作。2003年,一汽马自达在中国投产了最新型号的马自达6。强强合作的市场表现果然不同凡响。马自达6凭借动感的造型、不错的操控性以及独特的卖点宣传,在帕萨特、雅阁、君威、索纳塔等重量级对手的围追堵截中抢得不少市场份额,表现抢眼。很多汽车媒体和车友封其为2003中国年度车型。这些都被日本马自达看在眼里。随后的几年中,一汽马自达不断扩充马6的产品线,先后推出了马自达6轿跑车、马自达6wagon等,让原本在日本属于二线品牌的马自达在中国大放异彩,可以和本田丰田日产这样的大佬叫板了!然而让马自达不放心的是一汽集团本身有很多合作伙伴,有最初的大众、奥迪(两者同一集团,定位不同),后来的丰田等。最重要的是一汽丰田引进的是家庭轿车的常青树,也是三好学生——影响力远大于马自达所有车型的——花冠。这让马自达看清楚了自己的位置:在一汽眼里,马自达并不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但是对马自达来说,一汽就是他们的主心骨,只不过当时的一汽更器重丰田而已。于是马自达决定不和一汽合作生产新车型,转而找自己的老东家——福特——合作生产马自达3.
大家都知道,福特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是长安集团,自然,新马自达3也应该在长安福自达生产。马自达3被寄予了厚望,长安福自达上上下下都想借助这款车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毕竟长安在中国一直只能做做面包车微型车什么的,销量虽大,可利润不高;福特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不断被丰田本田蚕食,日子已大不如从前了;马自达在哪儿都是配角,始终无法挺胸抬头。综合以上因素,他们的新公司——也就是长安福自达——将马自达3这款车视为救世主也就不难理解了。可是马自达自己走了一步昏招:找一汽马自达,想用一汽马自达的销售网络来卖马自达3。一汽马自达本身就对马自达一女嫁二夫不满,再加上新车型不在一汽马自达投产,大佬的颜面何在?你居然好意思用我的网络卖你的车?做梦!!直接后果就是马自达3被迫停产数月,几方围绕利益分配问题紧急商谈。最终达成了什么协议不是很清楚,只是马自达3的元气伤了不少。原本差不多时候上市的福克斯、思域等都已经红透半边天了,而马自达3要从头做起,默默喝下自己酿的苦酒。
海南马自达在马自达撤资后更名为海马汽车,不是海南马自达的简称,而是他们最初的企业名字,车型还是福美来、普力马、以及在福美来基础上改进的海马3。海马汽车准备走自主品牌研发的路线,只是路很漫长,也很坎坷,前途不荣乐观。
说了这么一大堆,不知道楼主是看明白了还是更糊涂了。有疑问请提出。谢谢。
有百分百就业率的专业吗?
在当下,我个人认为是不存在百分百就业率的专业的。
即使一个专业再好,也不可能会达到百分百就业,因为这其中毕竟掺杂了“人为”的因素。而这一因素是不可控的,具体牵涉到每个人的方方面面。
以前还有包分配的专业,比如说公安等,可能就业率会达到100%。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包分配的专业了。一些专业就算再好,但也有不愿意工作或者能力比较差的人,这群人可能就会拖专业就业率的“后腿”。
当然,虽然没有百分百就业率的专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高就业率的专业。作为一名“过来人”,我说说在自己心目中认为就业率比较高的一些专业。
NO.1:护理专业
护理专业出来的人员基本都能够就业,就业率综合来看在98%的样子。学护理专业的女孩子比较多,毕业后也大多会进入医院、体检中心或者各地的卫生院、诊所等。而且学护理专业的在考取事业编的时候占有很大的优势。
我两个表妹学的都是护理专业,一个人目前在我们家那边的县医院工作,考得事业编。另一个之前在私立医院工作(综合待遇一个月在1.5万的样子),现在已经辞职不干,和别人合伙开了一个药店,生意很不错。
NO.2:麻醉学有关专业
麻醉学有关专业综合就业率在95%左右,但是这个专业对生源要求也比较严格。首先就是你得有一个不错的高考成绩,其次你还得能够吃苦,考研考博。毕业后一般会进入医院或者诊所。当然如果你实力过硬,自己开个牙科诊所,那么年收入过个7位数可能并不是什么太大问题。
NO.3电子信息技术专业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可以运用到各个行业,因此就业率肯定是不会差的,综合就业率在95%的样子。而且电子信息技术目前属于热门专业,该项技能在企业的实用性也非常强,因此深受互联网公司的青睐。
NO.4地质类专业
地质类专业很多人对它有误解,认为该专业的毕业生只能当老师或者从事学术研究。其实不然,地质类专业知识可以用于房屋建设、企业建造、地质勘测等等,因此毕业生就业面也是比较广的。
NO.5机械工程类专业
对于这个专业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因为自己学的就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面非常广,尤其受到车企的“特别关照”。当时毕业的时候,我应聘上了长城汽车、海马汽车以及江淮汽车的有关岗位,虽然最后没有去,但是觉得应聘难度真的不大。
不过在这里还得提一点,那就是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刚进企业的时候,工资普遍不高。可能得等到你有一些技能证书或者资格证书才能好一点。
专业不能说有好坏之分,但是就业率高低之分还是有的。所以考上大学只是第一步,小伙伴们选专业的时候也得结合自身情况和社会实际去综合考量,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做更多打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